如同女人的衣櫃裡衣服永遠少一件,男人電腦裡的硬碟也永遠少一顆。在這個什麼都要HD的藍光世代,影音檔動輒以GB計算,電影、音樂是永無止盡的推出和下載,有單眼的人們還要儲存堆積如山照片和RAW檔,更別說還要裝一些謎之物,硬碟總在不知不覺中就又塞滿一顆了。我想在「藍光燒錄機」普及以前,考量「單位/價格比」和時間成本,添購一顆硬碟似乎是比燒成DVD還划算的選擇,於是,又去買了一顆外接硬碟來備份啦!
我對於廠牌沒有特別情節,對於速度也沒有特別要求,所以我都是挑同容量下最便宜的買,而最近3.5吋外接硬碟最便宜的廠牌則是WD和Seagate,其中同等級下WD好像又比Seagate便宜了一兩百左右。其實USB2.0的外接硬碟速度都差不了多少,因為速度主要都被USB2.0的頻寬給封印了,硬碟傳輸速度再怎麼爆快也沒用,如果要快就得買e-SATA或者最新的USB3.0版,而這些都要比同容量的USB2.0再貴上差不多1K左右,還得要主機板支援才行。說到主機,我的主機是5年前的AMD K7老古董主機,只有USB根本沒有SATA。(這也是我買外接硬碟硬撐的原因,因為現在根本買不到內接的IDE硬碟了阿阿阿阿~)
上次買的是有TurboUSB的Buffalo的1TB外接硬碟,這次選擇的是WD My Book 精裝版 1.5TB 3.5吋外接硬碟 (WDBAAF0015HBK),我對它書本的外型還蠻喜歡的(直立式的比較省擺放空間,Seagate平躺式的相對比較不討喜),這顆在PChome購物和Yahoo購物都要賣4188大洋,經我在新竹NOVA訪價的結果,現金價是不用這麼貴的,大約在3700~3900左右,而我當然是挑整館最低價的那間買囉!(哪一間?實際入手價多少?不要問,很恐怖XD)
WD 3.5吋的外接硬碟有三個系列,最便宜的低階版叫「Elements」(基本版),中階則叫「Essential」(精裝版),高階版的叫「Elite」(菁英版),低階版除了沒附贈任何軟體外,據說硬碟也採用比較慢的規格,Elite版和Essential版差在他多了一個「LED顯示螢幕」可以顯示「電子標籤」和剩餘容量等等資訊,這對於我來說根本是無用的功能,價格卻多貴了500左右。所以比較之下,還是選擇「Essential」(精裝版)比較實在,若以「儲存單位/價格比」考量,其中1.5TB又比1TB的來的超值一些,這些都是我選購硬碟考量的因素。
上圖的側面照左邊指出,正面有三種燈號顯示,由上而下分別是「容量指示燈、密碼鎖指示燈、電源指示燈」,其中容量指示燈還蠻酷的,用的越多他亮的燈號也越多,不過也才4個等級就是了。而從上圖的側面照的右邊也可以看出,這個「精裝版」是有附「Virtual Backup」備份軟體的。
接著就是開箱了,內容物如上圖所示,硬碟一枚,說明書數張,USB傳輸線一條,電源變壓器(含萬國接頭)一顆,完了。果然是非常
至於說好的軟體呢?原來現在軟體都不附光碟了,直接存在硬碟裡頭。我對於那些外接硬碟附贈的備份軟體通稱為「雞肋軟體」,所謂雞肋,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也。」,簡單說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那究竟有什麼軟體呢?我還沒有仔細的研究過,不敢亂寫,還是下篇待續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