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台灣絃樂團詮釋經典巴洛克的再現

縱墨突不黔,身處塵囂,然偷得浮生半閒,張馳有度,靜屈一隅,望弦拉指撥,聆樂音流洩,似咫尺仙境,可謂幸福也。  --by Archer

之前那篇「贈票活動」的文章我又很幸運的被抽中了,所以上週五晚上就打算去台北中山堂去聽音樂會。這場音樂會名為「繁花似錦的巴洛克音樂花園II」,是由ATS(台灣弦樂團)所演奏的,順便紀念他們創團20週年。然而,古人有交代,「獨樂樂不若人樂樂、少樂樂不若眾樂樂」,我又上兩廳院售票網去多買了一張邀請朋友去聽(票價還挺便宜的,刷特定信用卡還打九折呢)。

從新竹到台北也是段不小的距離,況且我還得回家一趟拿相機。為此,我還特別請了幾個小時的假,想提早在三點半前離開公司。無奈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因為一些重要的公事而耽擱了,直到四點半我還在公司無法抽身!後來我用盡我最快速度極限,騎機車走光復路從清大飆到後火車站,看了手錶竟然才花了六分鐘!(刷新了我的個人最速紀錄!叔叔有練過小孩子不要學!)

坐回桃園回家後,又從桃園坐火車到板橋轉捷運,再搭到「西門」站,時間是那麼的緊湊,一切是那麼的剛好,離開場前10分鐘,好不容易終於快到中山堂了。我得很汗顏的說,之前來這都是去「西門町」鬧區吃飯逛街或是看電影,中山堂我倒是第一次進去。我印了地圖找了一下,從捷運5號出口出來就是了,愈靠近中山堂街燈愈加昏暗,相較於對面6號出口的五光十射,人頭鑽動,這裡似乎有一種低調靜謐的美感。


從路口望去,中山堂外觀還蠻有一點點「巴洛克」(Baroque/Barock)建築的風味,在這邊聽「繁花似錦的巴洛克」音樂會還蠻對味的!該不會這正是主辦單位選擇這場地而不在國家音樂廳舉辦的考量吧?走進門口,中山堂的內裝也很華麗整齊,門口兩排工作人員笑吟吟的帶位,目視大概有10來位工作人員,我們從入口到坐到座位上的短短路程大概就遇到了三四個吧!(在此得特別說,工作人員非常的「專業」盡責,在裡頭拿出相機和喝水都會被立即「柔性」勸止的!儘管注意事項寫的是表演中才不得拍照,我們喝的是礦泉水......)

節目開始了,鼓掌,簡單試一下音,小提琴首席(Concertmaster)點頭示意,開始演奏。等等,指揮呢?原來這樂團是沒有指揮的,聽慣管弦樂團大編制的交響樂,看這沒有指揮,只有各種弦樂器所組成的弦樂團,一開始還是不太能適應。(註1)

雖然不太適應,但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聽音樂會了還是其他原因,聽見一開始拉第一小節的第一個音,我就感動的熱淚盈眶了!好和諧的音色阿!好絕妙的默契阿!耳畔聽見這一波波的舒服樂音,空間停留迴盪的殘響就好像雄鱒魚體內的精子一樣,成千上萬, 盈盈不絕啊!是不管多發燒的CD和音響配備都無法比擬的,果然現場演奏還是比CD好聽幾百倍以上!尤其是看著他們同時拉弓的畫面不斷反複,整齊畫一,就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我真的強烈建議有在聽古典音樂的愛樂者們,不要再宅在家守著喇叭了,花點時間花點錢走出來買張票聽現場的,除了支持台灣音樂家外,現場演奏帶來的感動真的是聽唱片、聽電子檔、看Youtube所完全無法想像的!再建議那些年輕的捧由們,你肯花錢去瘋春吶,肯砸大錢去聽五月天、聽王力宏,為什麼不花點小錢聽一些台灣的樂團用心練習和演奏的古典音樂呢?


我偷拍的上圖所示(由於演出後就無法拍照了,請大家自行想像坐滿的樣子),左邊是8支小提琴(Violin),右邊是3個中提琴(Viola),3個大提琴(Cello),一個低音提琴,中間則是一台亮綠色的大鍵琴(Harpsichord)。演出的曲目則如下:

韋瓦第:絃樂協奏曲,作品117
Vivaldi: Concerto for Strings, RV.117

柯瑞里:F大調第二號大協奏曲,作品6
Corelli: Concerto Grosso in F Major Op.6, No. 2

韋瓦第:大提琴協奏曲,作品413
Vivaldi: Concerto for Cello and Strings, RV.413

韋瓦第:為四把小提琴的協奏曲,作品567
Vivaldi: Concerto for 4 Violins and Strings, RV567

泰勒曼:G大調為二把中提琴與絃樂協奏曲,作品TWV52:G3
Telemann: Concerto for 2 Violas and Strings in G Major, TWV52:G3

韋瓦第:為二把小提琴,大提琴與絃樂協奏曲,作品565
Vivaldi: Concerto for 2 Violins, Cello and Strings, RV565

韓德爾:G大調第一號大協奏曲,作品6,HWV.319
Handel: Concerto Grosso in G MajorOp.6, No.1, HWV.319

由於我對巴洛克音樂是外行中的外行,這些曲子在此就不多做評論了,以免貽笑大方。(什麼?竟然一首J.S.巴赫的都沒有?)對我來說巴洛克音樂我只最熟那個有幾百個版本的韋瓦第《四季》,還有每次聽到一半一定睡著的巴赫《郭德堡變奏曲》,其他就一概不知了,嘿嘿。


只是,有一點我一定要特別提出來,那就是這場音樂會號稱全場「原樣演奏」(authentic performance),所謂原樣演奏指的就是以作曲家當時的樂器、樂團編制演出他們的作品,試圖還原十七、十八世紀音樂的面貌。所以相較於後人詮釋巴洛克音樂時幾乎都改以鋼琴,這場音樂會還是全場用大鍵琴(註2)演奏,在這裡我要用力的豎起大拇指說聲「讚!」,我認為大鍵琴才是最容易呈現巴洛克典雅宮廷氣質的代表性樂器阿!少了他這怎麼成?
大鍵琴(Harpsichord)的圖示

而我對大鍵琴的音色異常的著迷,幾乎整場都豎起耳朵在聽大鍵琴美妙的琴音!以前我在看歌劇的「宣敘調」時總是間插著大鍵琴加入簡單和弦的伴奏,好像說話對白的標點符號一般,顯得非常的別緻。而巴洛克的音樂用大鍵琴來伴奏也有這種感覺,他的音量比鋼琴小的多,音色卻比鋼琴還要清脆而細弱,質樸而溫潤。如果說鋼琴對我來說是個氣度恢弘、彬彬有禮的紳士,大鍵琴我感覺就像是位氣質典雅、溫柔婉約的淑女


接著我要來「自首」一下,我不懂樂器只管亂聽一通,對於這種巴洛克型式的樂曲,談不上特別喜歡(我想小提琴手應該會很喜歡Vivaldi 吧),所以到了下半場的最後一首,我還是撐不住厚重的眼皮,很不爭氣的「睡著了」!沒辦法,請原諒我,最近實在太累了,昨晚才睡三小時呢!我大概睡了10幾分鐘吧,直到演奏完畢鼓掌時才赫然驚醒,接著聽見有人大喊「Encore!Encore!」接著樂團表演「三進三出」的戲碼後,開始坐定拉安可曲了。


雖然安可曲沒有在曲目上列出,不過我聽見一開始第一小節拉的長音就聽出來了,這是「G弦之歌」(Air on the G-String) 嘛!既然是巴洛克,果然還是要來點J.S.巴赫的東西,尊敬他老人家一下才是!不知道是不是我睡飽了聚精會神的聽的關係,我感到這首安可曲拉的非常~非~常~動聽,好聽到我又快噴眼淚了!我覺得這個ATS(台灣弦樂團)的演奏水準比我想像的要高好多,裡頭應該都是叱吒各方樂壇的頂尖老師們吧!誰說看表演都一定要看國外來台、廣告打超大、票價無敵貴的那種(肚爛躲公主我沒有在說妳喔),洋和尚真的沒有比較會念經啦!聽了那種貴森森的表演也不會比較有氣質啦!有機會還是要以行動多多支持我們台灣優秀的音樂家才是!

最後又多拉了兩首安可曲,不過這首兩都非常的短,我還沒聽出來是什麼就結束了,我猜應該是前面曲目選一段精彩的片段來再表現一遍的感覺,聽說這是很多表演者沒準備太多安可曲的大絕招之一。後來聽完後,我們走去西門町吃「熊一燒肉」,這家是吃到飽的燒肉店,肉的用料蠻頂級的,還有生啤酒無限暢飲,還開到凌晨三點,我看著整間滿滿的人和門口絡繹不絕的等待人潮,就知道這家有多有名了。我們吃到酒足飯飽方才滿足而歸,到家時已經是凌晨啦,雖然身體依舊疲累不堪,不過心靈和肚皮卻都是盡興滿足的!此時我詩性大發很想寫些什麼做個總結(阿不是已經寫在文章開頭啦?!),不過我想還是先好好補眠再說吧!



註1:關於樂團有無指揮的差別,台灣絃樂團首席譚正是這麼說的:「我認為最大的差別是,對合奏而言,沒有指揮的協助,更需要細緻的能力如彼此間的默契,並非只有指揮,樂團便不需要默契,而是指揮站在台前,劃拍子、作指示,合奏會較為容易。」

註2:大鍵琴正式名稱叫做「羽管键琴(Harpsichord)」,發聲原理和鋼琴是截然不同的(嚴格說起來他應該也是弦樂器),詳情可看維基百科上的解釋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我聽《行星組曲》與平原綾香的《Jupiter》


最近一直反覆的在聽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The Planets, Op 32),不聽還好,一聽就愛上了,欲罷不能,而且驚為天人!

我所聽的CD是指揮大師KARAJAN(卡拉揚)和BPO(柏林愛樂)合作的版本,錄音方式是採DDD的,所謂DDD按「SPARS碼」的定義就是錄音、混音和數位母帶整個流程皆以數位(Digital)方式處理。我一直認為卡老指揮BPO是如魚得水的天作之合,默契好的沒話說,尤其是演繹「交響詩」類的作品。從我上一篇文章提到R‧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可以窺見一斑,我買的那片CD也是這個絕妙組合,也剛好是交響詩的作品。



《行星組曲》是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1874-1934)最有名的作品,樂曲創作於1913-17年,1918年舉行私人首演,1920年全曲首次公開演出。作品自首演以來即廣受歡迎,更使霍爾斯特一夕之間成為國際知名的作曲家。樂曲分為七個樂章,以占星術(而非天文學或神話人物)為發想,分別就各個行星所對應的性格與情感進行描繪。作曲家也依此為每個樂章立下標題:

一、〈火星,戰爭使者〉(Mars, the Bringer of War)
二、〈金星,和平使者〉(Venus, the Bringer of Peace)
三、〈水星,有翼信使〉(Mercury, the Winged Messenger)
四、〈木星,歡樂使者〉(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五、〈土星,老年使者〉(Saturn, the Bringer of Old Age)
六、〈天王星,魔術師〉(Uranus, the Magician)
七、〈海王星,神秘者〉(Neptune, the Mystic)


既然號稱「行星組曲」,九大行星扣掉地球外,怎麼只有七顆?怎麼沒有「冥王星」的樂章?其實冥王星是在作曲家完成這部作品後才被發現的,所以當然沒有算到他。然而據說2000年有位對霍爾斯特相當有研究的英國作曲家Colin Matthews發表了管絃樂作品「回復者普魯托」(Pluto, the Renewer),連同「行星組曲」被收錄成一張CD出版,頗有補遺的意味。但我個人覺得這是「多餘」的意味遠勝過「補遺」的意味,我在聽完第七樂章「海王星」,那段神來一筆、空靈飄渺的女聲合唱後,覺得這已經是相當完整的句點了,後人再畫蛇添足實屬多餘。況且後來「冥王星」也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從太陽系行星中給除名了呀!現在只剩八大行星了,可見霍爾斯特真是有先見之明阿!


至於創作的動機與心境,且看原作曲家是如何詮釋的。霍爾斯特曾對一位來訪的記者詮釋樂曲道:「這首曲子確實富有行星的星象學意義,但是此曲並非標題音樂,與和行星同名的神祇也沒有關係,如果一定要找個什麼欣賞指引,只要把各曲的副題廣義的解釋就可以了,例如木星,一般的意義是快活,但是也可以和宗教或國家的慶典連接起來,表現歡欣鼓舞之情,相同,土星並不單意味著肉體的衰退,有時亦可看成憧憬成就之情,水星則為內心的表象......。」這段文字轉貼自(奇摩知識家,偉哉Yahoo!)


這七個樂章中,我最愛的就是氣勢磅礡的《木星》(Jupiter),其次是具有戰爭感震撼張力的《火星》(Mars)。有看過日劇《交響情人夢》第九話的話,應該也會對《木星》(Jupiter)有印象,因為其中正有採用這首當作背景音樂。既是《行星》,我期許聽起來就要有一種「如置身太空」中的感覺,我聽了卡拉揚的這個版本,感覺非常的沈穩和精鍊,論演奏技巧性也是毫無缺點,音場遼闊,貴氣逼人,我彷彿看見銅管閃閃發亮的金色光澤,不過不知道是太過嚴謹的關係,我覺得這個版本的樂器與空間的分離度好像就差了那麼一些,還有節奏總是感覺不夠清晰明快,當然這是相較於另一個版本而言(而我也只有聽過這兩版,以上純主觀意識)。

話說到「行星組曲」的版本比較,我發現有位日本人做了非常完整的「惑星所有盤」說明(原來日文行星就叫做惑星呀!),不過「行星組曲」的版本眾多,我是有看沒有懂,有興趣又看的懂日文者請自行前往研究(順便翻譯成中文告訴我,謝謝!)



Gustav Holst - The Planets -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而最最讓我驚為天人的一點(也是我寫此文的動機,以上文字皆為鋪梗),《木星》(Jupiter)這個作品,竟然被平原綾香(Hirahara Ayaka)拿去填詞演唱,而且出乎意料的動人好聽!管弦樂直接編成流行歌曲的機會不多,因為人聲畢竟不是樂器可以隨隨便便就高低三個八度,這段旋律動態範圍非常遼闊,開頭的低音超低,後段的高音又超高,中間又忽高忽低的,難唱到了極點,也只有平原綾香這種實力派的怪物才配唱的起這種歌,技巧也是好的沒話說。


我一開始聽的是這個,她和另一個我喜愛的歌手「絢香」(她們剛好都叫Ayaka)在「Power of Music」合唱的Live版本,我硬碟裡恰巧躺了這個版本的720P短片,從短片中可以看見,這兩個王牌歌姬的詮釋這首歌曲,台下的許多大牌藝人,聽完無不動容:


後來我又發現「平原綾香+絢香x可苦可樂」的版本,多了男聲也是很不錯的風味!


最後則是平原綾香Solo獨唱的版本,也是Youtube點閱率最高的一個版本,我只能說:好聽!好聽!好好聽呀!


Jupiter/平原綾香

Every day I listen to my heart
我不是孤單一個人
在內心深處 我們彼此相繫

越過無盡的時間 閃耀的星星
告訴我 曾經看過的奇蹟

Every day I listen to my heart
我不是孤單一個人
在這遼闊宇宙的懷抱中

我能用這雙手 作些什麼呢?
讓我觸碰痛楚 靜靜閉上雙眼

比失去夢想 還要悲傷的事
就是不相信自己

為了學習愛 如果感到孤獨的話
就不會有沒有意義的事發生了
在心的寂靜之中 把耳朵澄清

如果能呼喚著自己的話 那麼到哪裡就都無所謂了
你所流下的那些眼淚 是我所珍藏的東西

就是現在 緊緊地擁抱自己
感受那屬於生命的溫度

在我們之中 不管是誰都不是孤單一個人的
事實上我們是一直被愛著的啊

隨心所欲的生活 追求閃亮的未來
我要永遠歌唱下去 只為你一個




歌詞寫的也很有意思,「比失去夢想,還要悲傷的事,就是不相信自己... 」「就是現在,緊緊地擁抱自己,感受那屬於生命的溫度...」原來古典樂的木星是「歡樂使者」,這歌詞填起來怎麼這麼悲苦的感覺?但這歌詞感傷中也多少帶有勵志的成分吧!我也期許自己能隨心所欲的生活,追求閃亮的未來!


延伸閱讀: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WD My Book Essential 1.5TB 3.5吋外接硬碟使用心得(下)


上一篇寫的是他的價格和外觀,這篇就簡介一下他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吧!首先先用一套叫做「CrystalDiskInfo」(簡稱CDI)的軟體看一下他用啥硬碟...。不看還好,一看才發現,他竟然用的是WD15EADS、S-ATA、32MB 「5400RPM」的「綠色環保型」硬碟!用這麼慢轉速的也太過份啦!不過看在他是當前1.5TB最便宜的一顆,我也只是拿來備份用不是當主力,想想也就算了,現在綠色節能、省電、環保正夯嘛!身為阿宅的我雖然很宅的買了顆新硬碟,還是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阿!至於其他部分還蠻正常/健康的,溫度也不高,就放過他了。


再來看他的實際肚量......嗯嗯,由上圖可知,我還在用醜醜的XP,沒辦法,懷舊是我的傳統美德,喔不,由上圖可知,這顆1.5TB硬碟實際容量是1.36TB左右,這當然是號稱的10進位與實際的2進位換算誤差,其中又被那些附贈的軟體(和萬國語言說明書)吃掉了108MB。這裡要特別提到一點,他附贈軟體(和說明書)不是直接存在硬碟,而是用虛擬光碟掛載的方式,也就是說,一接上這顆硬碟後,你的檔案總管會出現一顆名為「My Book」的硬碟和一個名為「WD SmartWare」的虛擬光碟,前者是存資料的,後者是裝附贈軟體的。



在介紹「WD Smartware」軟體之前,忽然想到一件事,就是應該用一些測試軟體來測一下他的讀寫速度!(我想這也是很多人關心的重點!)在此在用上面CrystalDiskInfo的姊妹作「CrystalDiskMark」和老牌的「HD Tune」來跑benchmark,結果如下圖:

CrystalDiskMark
HD Tune

由上圖可知,連續讀取速度大約31MB/s,寫入在26MB/s,平均讀寫速度和實際傳輸率大約都在25MB/s左右。還算OK,以USB2.0的接口來說這已經近乎極限啦!所以選用5400轉似乎真的不能太苛責他(除非你要買的是USB3.0的機種),因為USB2.0用更快的硬碟也不可能讀寫更快,只是徒增耗電量而已!


最後介紹一下WD附贈的「Smartware」軟體啦!這中途還有一段小插曲,當我第一次將硬碟接上時,就「好心」的自動跳出一個裝驅動程式的東西,我就一直按下一步直到安裝完成,後來我又點那個虛擬光碟裡的「Virtual CD Manager.exe」執行後關閉,然後......我就再也找不到這個虛擬光碟了!!原來我以上的步驟正是「永遠不再出現虛擬光碟」的步驟,如果你是不想裝這些有的沒的「雞肋軟體」的話,就可以用上述的方法將虛擬光碟隱藏起來,眼不見為淨。

如果你是先裝好「WD SmartWare.exe」軟體才把虛擬光碟給關了,那還可以從裡面的「設定->設定磁碟機->虛擬光碟->啟用虛擬光碟->套用」把他打開。如果你是和我一樣第一次就手賤不小心把虛擬光碟給關了,又還沒裝「WD SmartWare」軟體的話就糟糕了,你會永遠也找不到SmartWare來裝。後來我找到的解法是,去WD官網把「Virtual CD Manager」給載回來(網址在這裡),安裝後重新啟動即可。


安裝完成後的第一次開啟會要你選擇使用語系和提交註冊資訊,這雖然沒啥好提的但是我還是把圖給存下來,因為他把繁體中文寫成「繿體中文」,這是什麼鬼?



裝好SmartWare後右下角會有個小圖示,游標移到那則會顯示WD磁碟機的狀態,包括已使用百分比、是否已鎖定、溫度等等資訊。


執行SmartWare後很快的可以看到這軟體最重要的功能,也就是「備份」。如上圖所示,他是採圖形化的介面,分成「圖片、其他、音樂、影片、郵件、文件」等幾個大類,設定好後只要硬碟接著,他就會自動幫你備份以上的東西,也就是在背景不斷的執行「同步化」的功能,你所需要做的只是一直保持連接狀態即可!當然若以上不符所需,還有「進階備份」的選項可以手動勾選你想要備份的資料夾。這對於電腦新手來說還蠻方便的,畢竟有些資料是無價的,多存一個硬碟就多安全一些!

至於以我而言,我還是沒有啟用這備份軟體,原因之一是,我發現上述的分類只會針對某些副檔名來備份,如「圖片」就只會備份.gif、.jpg、.png等圖片附檔名,若我把.raw也存在資料夾內就沒備份到了!同理「文件」只會備份.doc、.txt、.htm、.html、.ppt、.xls、.xml等這些常用附檔名,如果有些不常用的專業軟體就會沒有備份到,又例如他的「郵件」是備份.mail、.msg、.pst這些郵件打包檔,但重要的Outlook「通訊錄」卻沒備份到!這不是搞笑嗎?原因之二是,我還是喜歡自行手動備份,不假軟體之手,因為備份的途中往往會翻弄到一些陳年舊事(如N年前的出遊照片之類),遙想往事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樂趣。




不過這邊有一個我很讚許的功能,那就是「硬碟加密」,WD號稱是256 Bit加密技術,但我覺得這種一向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之用,還記得大學修過一門密碼學課,那位客座教授有交代,強大如RSA加密,密碼駭客一樣有辦法在有限時間內破譯。如上圖所示,可以在「設定」->「安全性」這邊輸入密碼,之後不管在哪台電腦,插入硬碟後,不論有無灌軟體都會有這個提示詢問密碼,可以安心的保障硬碟資料,也不怕硬碟被偷走後裡面的機密檔案和謎之物會被發現,小偷頂多就是只能格式化後再使用,這樣多少對資料有多一道保障的功能。

研究過後,WD的SmartWare軟體簡單來說就是「備份」和「加密」,其他都還是雞肋,所以我應該還是會把他移除掉吧!我私心希望將來的軟體能做到不要整顆加密,能加密特定資料夾那就更完美了!(我想的用途絕對不是你所想的那種邪惡用途!哈哈哈)


最後提供兩個SmartWare軟體更新網頁給大家享用:
  1. 下載最新Virtual CD (VCD) Manager
  2. 下載最新版Smartware Software和最新Firmware


[2010/06/21]更新事項
WD的軟體下載網頁已經改版了,現在一律都是從
http://www.wdc.com/wdproducts/wdsmartwareupdate/
這裡進入啦!再選擇你購買的機型和安裝的OS進去下載即可...
不過有些東西還是很難找,例如我文章內要找的Virtual CD (VCD) Manager for Windows,我找了半天才發現他是要再點「Utilities」這按鈕才會進到這個下載網頁......


[2010/07/08]更新事項
我換了Windows 7 x64版本後再插入這顆硬碟,神奇的事發生了!檔案總管竟然只有顯示虛擬光碟而找不到該顆硬碟!我試了N種方法,Google查了M篇網站都找不到解法,去官網更新Fireware也更新WD SmartWare,硬碟找不到就是找不到,後來終於在這篇討論串中找到解法了(看了這篇我才確定不是我的單一事件,外國的鄉民也氣炸了)!!!
解法是:
  1. 去控制台\系統及安全性\系統管理工具->電腦管理->磁碟管理 (還記得嗎?XP也有類似的磁碟管理),你會發現WD硬碟乖乖的躺在那,只是檔案總管找不到...
    (如果找不到「磁碟管理」的人,請在開始工作列下方的「搜尋程式及檔案」輸入 diskmgmt.msc 後按ENTER即可)
  2. 假設他在磁碟2,滑鼠在磁碟2那邊按右鍵->離線->再按右鍵->連線,運氣好的話就抓的到了。
  3. 如果還是不行,就在磁碟2右邊按右鍵的圖示那邊按右鍵->變更磁碟機代號及路徑,變更一下代號(如E: 變成F:),運氣好的話就抓的到了。
  4. 如果你像我一樣很不幸的,方法2和3都救不回來,那就只能很無奈的按右鍵把他給格式化成NTFS格式,雖然資料會全部砍掉,但至少還你一顆能用的WD硬碟。
  5. 以上是我的血淚教訓,還請大家參考一下...。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Linux] screen教學與bindkey設定用法

聽說常在用Linux的老手老早都知道使用screen這個工具,我這新手當然是最近看學長用才知道的,於是花了點時間研究和整理一下他的使用方法。

screen的全名叫做(full-screen window manager),是在Linux or BSD上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讓你在一個terminal下開啟多重視窗執行,讓你只要靠一個putty/pietty視窗就可以同步地處理很多的事情,視窗彼此的切換又很方便迅速,有點像瀏覽器的「分頁」功能一樣。

例如說你可以開一個視窗正在compile程式,另開一個視窗開vim看code,再開第三個視窗連ftp抓一個大檔,最後再開一個視窗用偷偷telnet連BBS逛PTT這樣(最後一個上班不要亂用,雖然screen也是超級好用的BBS「掛站」利器),視窗間可以隨時用熱鍵切換,彼此卻又運作順暢互不干擾。

我覺得screen對我來說最無可取代的強大好處有三點:
  1. 提供多視窗工作
  2. 提供離線繼續工作
  3. 提供終端機編碼轉換
第一點剛剛講了,第二點是說,你在screen模式下的每個視窗畫面和進度都會被存起來,離開時只要用「detach」不要真正exit,所有process就會都還在背景執行中,你甚至可以logout帳號,下次再登入再把screen「叫起來」(正式點的動詞叫做resume session),就可以繼續剛剛的工作,例如你在公司執行上述的四個視窗,累了就按Ctrl+a+d 「detech」收工回家,回家再putty連到主機輸入screen -rd,剛剛vim看到哪一行,BBS和妹聊到哪一句,通通輕鬆回復原來的樣子!至於第三點後面會提到......

screen的下載及安裝:

這部份省略,Linux版本眾多族繁不及備載,官方網站在這裡,請查明自己的OS後自行去ftp安裝相對應的版本,安裝指令不外乎打rpm或者tar解壓縮後make、make install之類的那幾招。(如果不會這些,你大概也不可能是會用Linux的人,更不需要這工具了...)

screen操作簡易教學:

進入與脫離screen的指令是:
  • screen //第一次執行screen
  • Ctrl a+d //關閉screen(至背景),也就是detached
  • screen -rd //重新回到(resume)剛剛的screen 裡
  • exit //關閉視窗(若只剩一個視窗則為關閉screen)
在進入screen的世界後,都是以熱鍵來做操控,他的原生熱鍵都是以Ctrl+a開始的,(以C-a 代表,C-a c 代表按住 Ctrl 鍵不放再按 a 鍵,然後放開按 c 鍵)最基本必會的幾個熱鍵是:
  • C-a c 或 C-a C-c #開啟新的視窗,並同時切換到這個新的視窗
  • C-a n 或 C-a C-n 或 C-a (space) #切換到下一個視窗(0->1 1->2 ...)
  • C-a p 或 C-a C-p #切換到上一個視窗(1->0 2->1 ...)
  • C-a C #清除目前的視窗內容
  • C-a d 或 C-a C-d #脫離(detach)目前的 screen ,並放到背景執行
  • C-a ? 或 C-a C-? #熱鍵查詢

其實只要知道上面這些,實際再按個兩三下感覺一下,馬上就上手,可以使用愉快了。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熱鍵,不過光上面的那些我都覺得很難按了,什麼Ctrl+a放掉再按這麼彆扭的按法,又不是在格鬥遊戲輸入豪華連續技。好在他有提供bindkey的功能,也就是可以自定義熱鍵,這需要動到screen的設定檔,也就是你的安裝目錄下的.screenrc那個檔案,如果你要讓你的screen使用上更加順手和個人化,請接著看下去......

screenrc設定檔教學:(進階設定)

請vim .screenrc修改裡頭的檔案,以下是我的配置,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screenrc

# Start message
startup_message off

# Set hardstatus always on
hardstatus alwayslastline " %-Lw%{= Bw}%n%f %t%{-}%+Lw %=| %M %d %0c:%s "

# Set default encoding using utf8
defutf8 on

# Refresh the display when exiting programs
altscreen on

# Dynamic title
shelltitle '$ |bash'

# Disable vbell
vbell off

# Keboard binding
# bind F11 to move to previous window
bindkey -k F1 prev
# bind F12 to move to next window
bindkey -k F2 next
# bind Alt`~= to screen0~12
bindkey "^[`" select 0
bindkey "^[1" select 1
bindkey "^[2" select 2
bindkey "^[3" select 3
bindkey "^[4" select 4
bindkey "^[5" select 5
bindkey "^[6" select 6
bindkey "^[7" select 7
bindkey "^[8" select 8
bindkey "^[9" select 9
bindkey "^[0" select 10
bindkey "^[-" select 11
bindkey "^[=" select 12
# bind F7 to detach screen session (to background)
bindkey -k k7 detach
# bind F8 to kill current screen window
bindkey -k k8 kill
# bind F9 to create a new screen
bindkey -k k9 screen
# bind F10 to rename current screen window
bindkey -k k; title


由上而下簡介: (#的都是註解請忽略)
第一個是把惱人的screen開啟訊息關掉
第二個是在視窗底下新增一個很好用的狀態列(這很方便!一定要加這行!) (註1)
第三個是強制終端機編碼為utf8 (這樣就能正常看中文字囉!) (註2)
第四個是離開視窗時自動refresh一下螢幕
第五個是支援動態顯示視窗的「標題名稱」(註3)
第六個是把熱鍵操作錯誤時的逼逼聲給關掉
接下來重點來了,就是Keboard bindkey,也就是自行定義熱鍵,以上那些是我個人喜歡的配置方式,我將熱鍵定義如下:
  • F7 關閉screen(至背景) (相當於C-a d )
  • F8 kill目前screen視窗
  • F9 開一個新的screen視窗 (相當於C-a c)
  • F10 將目前screen視窗「標題名稱」重新命名
  • F11 往前切換視窗 (相當於C-a p)
  • F12 往後切換視窗 (相當於C-a n)
  • Alt+` 切換至screen 0
  • Alt+1 切換至screen 1
  • Alt+2 切換至screen 2
    ...…(依此類推)
  • Alt+= 切換至screen 12

當然這是我喜歡的配置方式,你看懂後也可以自行變化對應按鈕,總之自己按的順手就好!

最後我再分享一個screen應用的最終密技,那就是——「分割視窗」!熱鍵是「Ctrl + a  S 」(大寫的 S唷,也就是Split的意思),螢幕就會切成兩半了,此時再按「Ctrl + a  tab」就可以切換focus的視窗,接著再「Ctrl + a  c」 建立新視窗,或著以號碼跳選其它視窗。(恕沒有圖解教學,請自行操作領會)分割視窗有啥好處呢?相信常在trace code的人都能感受,有時常看某個.c檔就想開著他refer 到 header include 的檔案去查找macro定義或struct宣告之類的,或者是兩個檔案做diff比對,此時若能分割視窗就方便多啦!(雖說VIM也支援分割視窗啦!)



註1:那行狀態列等於是瀏覽器上的分頁列那樣,強烈建議常駐,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你身處於哪個screen,至於那些""內百分比的東西是自定義的風格(如標題格式、顏色...等等)我的設定是走藍色低調風,還在右下角加了日期和時間,網路上有各式各樣的風格分享。例如:

第一種

caption always "%{= wk} %{= KY} [%n]%t @ %H %{-} %= %{= KR} %l %{-} | %{= KG} %Y-%m-%d %{-} "
hardstatus alwayslastline " %-Lw%{= Bw}%n%f %t%{-}%+Lw %=| %0c:%s "

第二種

caption always "%{=u .G} %-w%<%{=ub .y}%n %t%{=u .G}%+w "
hardstatus alwaysignore
hardstatus alwayslastline "%{= .K} [%l]%<%=%{= .W}@%H %=%{= .y} %Y/%m/%d%{= .m} %0c:%s "

第三種

caption always "%{=u .G} %-w%<%{=ub .y}%n %t%{=u .G}%+w "
hardstatus alwaysignore
hardstatus alwayslastline "%{= .K} [%l]%<%=%{= .W}@%H %=%{= .y} %Y/%m/%d%{= .m} %C %A"

第四種

caption always "%{=u .G} %-w%<%{=ub .y}%n %t%{=u .G}%+w "
#hardstatus alwayslastline "%{= wk} %{by} %H %{wk} | %-Lw%{kw}◣%{= g}%n%f* %t%{wk}◤%{wk}%+Lw%< %= %{kw}◣%{= R} [%m/%d %c] %{-}"

顏色那些參數可以看這篇教學(或者man screen),請自行更換調整囉!

註2:這個也就是上述提到的第3個好處,你也可以default設成big5,端看你的終端機是什麼格式的,或者你也可以big5 的 terminal裡看utf8,或在utf8的terminal裡看big5,(好像在念rap...),可以設個熱鍵如下:

terminal使用big5的:

# C-a b --(switch to)--> view big5 data
bind b encoding big5 big5
# C-a u --(switch to)--> view utf8 data
bind u encoding utf8 big5

terminal使用utf8的:

# C-a b --(switch to)--> view big5 data
bind b encoding big5 utf8
# C-a u --(switch to)--> view utf8 data
bind u encoding utf8 utf8


註3:關於動態支援標題名稱的設定(例如開VIM編輯wtf.c檔案,標題就自動換成wtf.c),這是進階中的進階用法,小弟我也還在參透中,有興趣的可以看這一篇教學文這一篇教學文,在此就不敢掠美了。

延伸閱讀:

沒有延伸啦!這篇已經盡我所能講完screen的用法囉,很多高手都有分享自己的screenrc設定方法,大家可以自行google,其餘的東西,請自行問「男人」,也就是man screen去發掘囉!


2010/06更新:我又寫了一篇 [Linux] screen進階用法 囉!有興趣的看官請一起打包帶走,謝謝!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繳稅方式與信用卡繳稅優惠比較總覽


五月除了是慈暉感恩的季節,同時也是報稅的季節。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免稅額有增加,單身或夫妻的標準扣除額都有增加,扶養的免稅額也有增加(如下表所示)。舉例來說,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單身且領薪水的死上班族,因為今年免稅額增加5000,單身標準扣除額增加3000,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增加4000,所以總計就比去年多了12000元的可扣除金額了!

扣除額與去年的差異

如果你和我一樣有自然人憑證的話,報稅將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如果還沒憑證的話,現在去辦各地也都有送讀卡機或抽獎活動)只要下載繳稅軟體並安裝,將憑證插入讀卡機後,各類薪資所得、銀行利息、股息等等資料(含保險保費)就會全部下載好了,一步步照著按就會幫你全部試算出來了!報稅技巧和節稅方式就不提了,總之要好好的考慮用「標準扣除」或者「列舉扣除」,去年新婚的則要多考慮夫妻「合併申報」或「分開申報」,選擇有利(就是稅金少的)的那一種來報就對了!詳細的報稅步驟不在本文討論範圍,這裡要提的是「繳稅」的優惠比較,今年各種的繳稅方式如下表所示:

各種繳稅方式的比較
由上表可知,今年新增了2萬元以下可以「便利商店代收」這項繳稅方式,而且是不用收手續費的!然而我覺得繳稅這檔事去便利商店還是怪怪的,現今最流行也最方便的還是在網路上,用報稅軟體的最後一步上傳並直接連結到「帳戶扣款」或「信用卡」來繳費,這兩種繳費方式也是「遞延繳稅效果」最佳的方式!現在用自然人憑證網路報稅還可以參加多項抽獎呢!


在這信用卡福利早已式微的年代,用信用卡繳稅幾乎都沒有紅利可賺(除了「萬泰」以外),只剩下「延遲扣款」的好處了。而刷卡分期繳費也幾乎都要手續費了,只有「大眾、安泰、日盛」等銀行可以享3期零利率的優惠,不過要注意很多銀行的優惠都是有條件式的,要達到他的條件如前三個月刷滿X次或者金額滿XXX元之類的,才享有免手續費或分期0利率的優惠。在這裡有網友貼心的整理了優惠總覽如下:



快來看你手上的信用卡有沒有在榜單上?我認為榜首的「萬泰」當之無愧,免手續費、自動分3期0利率還有紅利可賺,如果你有萬泰信用卡的話,不用考慮,卯起來用它刷卡繳費就對了!其他如匯豐遠銀(別忘了登錄抽獎)、大眾等一次付清不收手續費的銀行都還算可以啦!至於那些免手續費條件繁瑣的銀行,或者要收手續費的銀行,就不用考慮了,直接ATM轉帳繳稅還比較乾脆!千萬不要給銀行賺到阿!


最後提醒一點,上表僅供參考,不一定是完全對的,還是要花點時間點下面我所列的銀行優惠網頁看一下,各家銀行各有不同千奇百怪的方案,還是要以銀行的官方網站公告的為準唷!

眼看就要五月底啦!繳稅的期限剩不到幾天啦!不要通通擠到最後一天才報稅,網路會塞爆(反正若用信用卡繳費也不會馬上扣錢,早申報完早安心),大家有空就趕快報稅啦!盡完「良好公民應盡的義務」吧!


2010年繳稅軟體下載:

電子申報程式IRX11.02版 (含網路申報及二維條碼) 99.5.11發行

以下是各家銀行的信用卡繳稅優惠網頁:


延伸閱讀: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關於新竹後火車站的停車費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大概是今年三月的時候吧,新竹後火車站的那塊停機車的空地竟然開始收費了,按次計費,一次收20元,隔日另計。

像我這種外縣市來新竹討生活的甘苦人,假日總是會搭火車回家享受家裡的溫暖一番,但機車停在後火車站一個週末,就一連被開了三張單(如上圖),收費員會很好心的用釘書機幫你裝訂好,繳費單也貼心的採用高級的防水紙張,就算淋到雨條碼也不會模糊,還是可以讓你安心方便的去超商繳費。


雖說「使用者付費」是非常合理的,但是這裡好幾年來都沒收費,換個市長後,忽然沒頭沒腦的就開始收起停車費來,還是讓人覺得相當擾民。尤其是新竹市政府不想辦法開源節流,生意頭腦竟然動到這群可憐的「通勤族」頭上,我猜他們吃定這些機車+火車的通勤族都是外來客,都不是新竹市民,沒有投票權,揩他們的油也沒有啥損失,可謂算盤打的精呀!

一天20看似小錢,但累積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你像我週五晚上停車、週一早上取車,一個週末就被扣80元,一個月320元,一年也要多花3840元。這些「保護費」與其乖乖繳給市政府,我還不如扔到聯合勸募箱有意義的多。重點是,繳這些「保護費」後真的有被保護到嗎?後火車站的機車停車場是戶外的,車停在那還是要日曬雨淋,雨天地上還會積水,路燈很少,晚上暗無天日總要摸黑尋車,也沒有裝監視器,又不負保管之責,座車廂被撬開、機車被偷時有所聞,這樣的停車環境不改善,政府還敢心安理得的收起費來?

最可笑的是,我發現管理員只敢對「停在停車格」內的機車開單,至於停在旁邊紅線的,亂停的,卻是一點事也沒有。我望著那些釘在車上的停車繳費單,有一種「亂停一通安然無事、乖乖停車竟被開單」的錯覺,這是變相鼓勵大家亂停嗎?還有,與其顧一堆管理員收停車費,還不如多巡幾次前站,賺拖吊的罰金,我想還比較賺吧?我想後站停車開始收費後,一定會造成前站更多人亂停、交通更亂的現象,難道政府在想收費賺錢之前,事先都沒想到嗎?


結論:高官出入有司機專車,停車費、油錢都不必煩惱,由國家買單。小老百姓通勤者該死,車得自己買,停車位得自己找,現在政府好心提供停車場給你,應該磕頭並謝主隆恩,停車費就該乖乖按時上繳才是,不然亂停又被拖吊,損失更大!


延伸閱讀:

這哪有啥延伸閱讀?!我是提供欠費查詢的網站給大家啦,如果有停車沒收到繳費單可別高興太早,可能是被風吹走了,趕緊到這網頁查詢一下,該繳的還是要繳,不然一旦逾期被掛號通知還要被收更多錢!!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WD My Book Essential 1.5TB 3.5吋外接硬碟使用心得(上)



如同女人的衣櫃裡衣服永遠少一件,男人電腦裡的硬碟也永遠少一顆。在這個什麼都要HD的藍光世代,影音檔動輒以GB計算,電影、音樂是永無止盡的推出和下載,有單眼的人們還要儲存堆積如山照片和RAW檔,更別說還要裝一些謎之物,硬碟總在不知不覺中就又塞滿一顆了。我想在「藍光燒錄機」普及以前,考量「單位/價格比」和時間成本,添購一顆硬碟似乎是比燒成DVD還划算的選擇,於是,又去買了一顆外接硬碟來備份啦!

我對於廠牌沒有特別情節,對於速度也沒有特別要求,所以我都是挑同容量下最便宜的買,而最近3.5吋外接硬碟最便宜的廠牌則是WD和Seagate,其中同等級下WD好像又比Seagate便宜了一兩百左右。其實USB2.0的外接硬碟速度都差不了多少,因為速度主要都被USB2.0的頻寬給封印了,硬碟傳輸速度再怎麼爆快也沒用,如果要快就得買e-SATA或者最新的USB3.0版,而這些都要比同容量的USB2.0再貴上差不多1K左右,還得要主機板支援才行。說到主機,我的主機是5年前的AMD K7老古董主機,只有USB根本沒有SATA。(這也是我買外接硬碟硬撐的原因,因為現在根本買不到內接的IDE硬碟了阿阿阿阿~)

上次買的是有TurboUSBBuffalo的1TB外接硬碟,這次選擇的是WD My Book 精裝版 1.5TB 3.5吋外接硬碟 (WDBAAF0015HBK),我對它書本的外型還蠻喜歡的(直立式的比較省擺放空間,Seagate平躺式的相對比較不討喜),這顆在PChome購物Yahoo購物都要賣4188大洋,經我在新竹NOVA訪價的結果,現金價是不用這麼貴的,大約在3700~3900左右,而我當然是挑整館最低價的那間買囉!(哪一間?實際入手價多少?不要問,很恐怖XD)

WD 3.5吋的外接硬碟有三個系列,最便宜的低階版叫「Elements」(基本版),中階則叫「Essential」(精裝版),高階版的叫「Elite」(菁英版),低階版除了沒附贈任何軟體外,據說硬碟也採用比較慢的規格,Elite版和Essential版差在他多了一個「LED顯示螢幕」可以顯示「電子標籤」和剩餘容量等等資訊,這對於我來說根本是無用的功能,價格卻多貴了500左右。所以比較之下,還是選擇「Essential」(精裝版)比較實在,若以「儲存單位/價格比」考量,其中1.5TB又比1TB的來的超值一些,這些都是我選購硬碟考量的因素。



上圖的側面照左邊指出,正面有三種燈號顯示,由上而下分別是「容量指示燈、密碼鎖指示燈、電源指示燈」,其中容量指示燈還蠻酷的,用的越多他亮的燈號也越多,不過也才4個等級就是了。而從上圖的側面照的右邊也可以看出,這個「精裝版」是有附「Virtual Backup」備份軟體的。



接著就是開箱了,內容物如上圖所示,硬碟一枚,說明書數張,USB傳輸線一條,電源變壓器(含萬國接頭)一顆,完了。果然是非常Cost Down 乾淨俐落。我實際觀察這顆外接硬碟的外觀,雖然亮面的烤漆還挺有質感的(也很容易沾指紋),但包覆的外殼感覺薄薄的一層,不是很堅固,甚至有種比我先前買的那顆Buffalo外接硬碟更脆弱的感覺,所以攜帶時還是千萬要小心裝好,注意碰撞的問題,硬碟撞壞事小(他有三年保固),裡頭的資料毀損事大。還有看他的USB傳輸線可以發現,這硬碟不是用一般常見的Mini USB的接口,而是更小的那種Micro USB接口,一般裝置比較少用到這種傳輸線,特別提出來說明一下,以免發生只帶硬碟卻忘了帶線的窘事。


至於說好的軟體呢?原來現在軟體都不附光碟了,直接存在硬碟裡頭。我對於那些外接硬碟附贈的備份軟體通稱為「雞肋軟體」,所謂雞肋,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也。」,簡單說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那究竟有什麼軟體呢?我還沒有仔細的研究過,不敢亂寫,還是下篇待續好了......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Blogger與FeedBurner和Facebook的愛恨情仇

我一向有把網誌的文章同步到Facebook的習慣,而它是透過RSS的「全文輸出」發佈過去的,其實我也不在乎主站流量或者到底會有多少人看我文章(我完全是寫自爽的),全文同步過去輕鬆自在大家也閱讀方便,但是轉過去的排版時常都會變得亂七八糟,嚴重漏失了我本來要表達的意思,這才是我最Care的地方。

舉例來說,我發現最基本HTML的Table Tag一定不吃,我「精心」製作的表格在RSS裡都變成一坨雜亂的文字,還有圖片自動幫我縮小也就罷了,還常會自動遺失某幾張圖,Youtube的嵌入影片更是一定不會出現,這樣在Facebook上看的人根本看不到我文章所講的圖片或影片,也就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幾於以上種種缺點,於是我下定決心要將RSS改為「摘要輸出」,讓想看我文章的人導回我原本的網誌去看,雖然這樣要另開視窗很麻煩,但也只能是兩權相害取其輕的權宜之計。


其實Google的Blogger後台就有RSS「摘要輸出」的功能了,只要選擇「設定」裡的「網站提供」,在「允許網誌資訊提供」那邊選取「簡短」,RSS就會只開放一個段落或255字元的文字敘述。(方法1)

再者,其實你若仔細研究Blogger的RSS Feed來源,他後面的類型是可以變化成full或summary的...(方法2)
例如:
原先的文章訂閱RSS輸出的網址預設為:http://你的Blog網址/feeds/posts/default
若要強制訂閱「全文輸出」的RSS則為:http://你的Blog網址/feeds/posts/full
若要強制訂閱「摘要輸出」的RSS則為:http://你的Blog網址/feeds/posts/summary

可以改為 summary 屬性就會強制為「摘要輸出」了。

但是我想要的是在「簡短輸出」之餘,還可以在下方有個類似「繼續閱讀...」的小提示和Link來提醒讀者,這在原先Blogger後台提供的陽春功能就有所不足了,於是,我想到了老牌的文章「飼料燃燒器FeedBurner,一進他的官網才發現,他竟然也被Google買下來了!好吧!還是申請一個來玩玩看,填入Google帳號密碼很快的就申請好了,這裡你可以申請一個「獨一無二的FeedBurner網址」(例如我申請了 http://feeds.feedburner.com/blogspot/archerlin ),你當然還是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將FeedBurner的「Original Feed」處填入上方你想要的路徑來達到full或Summary效果。

接下來我介紹比較進階的作法,在「Original Feed」處填原來的 http://你的Blog網址/feeds/posts/default 路徑卻可以達到進階的「摘要輸出」的效果。(方法3)





  1. 點選「Optimize」分頁
  2. 點選左下方的「Summary Burner
  3. 在此處填寫你想要節錄的字元數(本例是填入300字)
  4. 在此處填寫你想要在每篇摘要文章提示的字(本例是填入[Read More...])
    (特別注意!!這裡並不支援中文和HTML語法喔!)
  5. 按「Save」存檔即可!


你可以在瀏覽器的網址列打上剛剛申請好的「獨一無二的FeedBurner網址」就可以觀察「燒」出來的RSS你尬不尬意了。(我原先希望[Read  More...]可以自帶超連結Link到該篇文章的,但是FeedBurner不支援HTML語法,只能很殘念的作罷了...希望他將來早日開放阿!)

接下來再回到Blogger的後台剛剛提到的地方,也就是「設定」裡的「網站提供」,在第二個欄位「張貼資訊提供重新導向網址」這邊輸入你在FeedBurner申請好的「獨一無二的Feed網址」,他就會自動將「文章訂閱」的網址導入到你貼的新網址內。



其實比起Blogger原先提供的文章訂閱服務,申請FeedBurner還蠻實用的,除了你可以自訂一個「獨一無二」的RSS網址外,還有個額外好處,就是他可以幫你做訂閱的流量分析,例如多少人「訂」了你的文章,這些人來自何方,每篇文章多少「Click」數多少「View」數都會自動幫你分析的徹徹底底。


最後再把FaceBook上的RSS文章同步網址改掉,也改成剛剛那個FeedBurner的RSS網址。這裡我找了好久最後才找到(在此特別抱怨一下,FaceBook的介面設計真的是超級不直覺的,要不是所有親友大家都在用,大家一起非死不可、死在一起,不然我一定會唾棄他!)

修改方法如下:


  1. Facebook「個人檔案」的「塗鴉牆」,其上方的「分享」按鈕下有一個小小的放大鏡和「選項」,點選下去...
  2. 點下去後,原來選項的位置又會變成「設定」,再點選下去...
  3. 點選「已匯入的網站」,就會展開曾經加入過的BLOG/RSS的URL,在這裡就能修改你的RSS連結了!
    (註:如果嫌Facebook老是超慢才去更新你家的RSS,導致你Blog的新文章過好幾天才同步到Facebook可以點這裡的「現在更新」,可以立即更新!)

(又註:如果FeedBurner的各項改變在RSS閱讀器中或Facebook中沒有立即生效,別心急,他也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將文章給「燒」好的!)

一不小心又打了這麼多,其實照步驟做是很容易的!在此分享給也有這種需求的部落客們享用囉!

最後,如果你還是不爽「摘要訂閱」,不爽來我網誌,就是喜歡用各種RSS Reader或Google閱讀器觀看全文的人,還是可以在你的RSS Reader輸入以下網址訂閱我的網誌呀!

http://archerworks.blogspot.com/feeds/posts/full

謝謝收看囉!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我看年度娛樂大片《鋼鐵人2》



今晚去國賓看了今年的娛樂大片之一《鋼鐵人2》(Iron Man 2),這片可是我好友丁丁朝思暮想的續集阿(據說他為了期待看第二集這天的到來,已經將第一集複習了一百多遍了,差點要突破《唐伯虎點秋香》的次數),其實我個人也覺得鋼鐵人看起來挺爽快的,有著三輩子也花不完的錢、一身名牌、美女秘書、跑車、豪宅、槍砲、超級電腦、最新科技,這每一樣在在都是阿宅內心無限的渴望阿,竟然有英雄主角可以集這所有夢想於一身,一次滿足宅男的慾望,這種片怎能不賣座呢?科科......

因為還在上映,就不雷太多了,主角東尼史塔克(Tony Stark)依舊是痞到不行,槍砲煙火也是砰砰地放個不停,總之這是很緊湊有趣、目不暇給的續集,除了這集的反派伊凡萬科(Ivan Vanko)實在太弱,領便當的速度也讓人目不暇給之外,整部片實在沒什麼可以挑剔的了!如果你喜歡第一集的話,第二集一定也不會讓你失望的!(相較來說,變形金剛2打鬥場面實在是讓我一睡再睡阿......)


這集還有一個亦正亦邪的女配角「黑寡婦(Black Widow)」,是由性感的史考莉嬌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所飾演的,這個選角個人覺得非常到位,從我之前看的那部《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我一直覺得她表情特別有種吸引觀眾的魅力,導演也絲毫沒有浪費她的吸睛美貌,幾個臉部特寫的鏡頭都美得令人摒息,而她在劇中的武打動作更是乾淨俐落!帥勁十足!

雖然說這種片我不會在意劇情,看完我還是有三個疑問,剛剛也上網找到了一些解答。第一個疑問:有一段東尼在監獄內嘲笑被逮捕的伊凡所製造的「鞭狂」是山寨版鋼鐵人,可以拿去北韓、中國與伊朗兜售,他們應該會有興趣。我明明聽見東尼有說:「North Korea, China and Iran」,底下的翻譯卻只出現:「北韓與伊朗」。中國卻不見了,雖然我不想泛政治化,但還是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怕損及中國形象,故意討好中國阿?後來我Google了一下還真的不是我聽錯,大家也有這個疑問哩!

第二個疑問:東尼在造元素時用來墊水管的圓形盤狀物是什麼?我隱約有看到紅藍的顏色但不確定,後來上網查證後果然如同我猜測的,是「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的盾牌阿!(這邊也超好笑的)至於美國隊長為主角的電影《美國隊長 : 復仇者先鋒》好像預定在明年(2011年7月)上映。第三個疑問就是:片尾Cast跑完後的彩蛋,隕石坑中出現的槌子是代表什麼?原來是另一個Marvel角色「雷神索爾(Thor)的武器「雷神之槌」,雷神索爾的電影好像會更早在明年(2011年5月)上映,埋了這麼多伏筆鋪這麼多哏,感覺Marvel還可以拍好多部噱很多錢阿!雖然我不是Marvel的粉絲更不是美漫迷,不過有這種華麗爽快的英雄片推出,我想到時我還是會乖乖買單的。


還有,經由丁丁的說明,我才知道鋼鐵人的裝甲是有很多套的,如上圖所示,由左至右依序為MK1、MK2、MK3、MK4,在本片中只有背景畫面簡單帶過,並沒有詳加介紹。賽車場上箱子變成的那套是比較輕便的(MK4),平常穿的是比較厚重的(MK3),「借」給羅德的是叫做「戰爭機器」(War Machine)重裝甲型的(MK2),至於MK1我猜應該就是東尼在第一集被抓時所做的第一款土砲型鋼鐵人初代機吧?(若有錯還請指正,謝謝!)


整部片還是有超多的搞笑橋段和台詞,整場笑聲不斷,其中最好笑的還是「前妻」(Ex-Wife)的哏阿!


羅德(戰爭機器):看我的超级武器霸王~~~"前妻"飛彈!! (咻~~鏘鏘落地)
鞭狂(伊凡大叔):..............................
鋼鐵人:..............................
羅德(戰爭機器):..............................(囧)


相較於不久前鋼鐵人才放激無雙解決了海陸空鋼鐵士兵軍團,最後這個大魔王出場後,兩台鋼鐵人遙望對方、無須言語、默契十足的同時出招,魔王竟然就掛點得這麼快速乾脆,這幕讓我有點傻眼。不過後來想想這也合理,誰叫他要夾在兩位正濃情蜜意的愛侶中間呢?被兩人的究極情侶技:「超級無敵我愛你之閃光彈」炸個粉碎也是活該剛好而已阿!(大誤)


我對於商業片一向是不會寫啥深入的影評的,反正,看娛樂片就像看夜店的辣妹一樣,好看華麗、刺激過癮就好,跟他認真你就輸了!不過我私心還是不太喜歡這個主角阿,總是又衝動又不顧旁人感受,像個目中無人的自戀狂,或許是我個性討厭痞子的心態作祟吧,看他到了片尾了還是一臉跩樣就超不爽的,(相較於蜘蛛人窮的要死女友被把、蝙蝠俠愛人被殺父母雙亡,這位超級英雄會不會過的太爽了一點......)我真的衷心希望下一集的反派「滿大人」(Mandarin)能強一點,至少能讓他多吃點苦頭阿!哈哈!



部分資料出處傑洛特的四葉幸運草 -- 揭開 鋼鐵人 2 的祕密 ~ Reveal the secrets of Iron Man 2 ~ 慎入 (這作者對Marvel的研究超級透徹的!)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台灣絃樂團歡慶20週年系列音樂會-繁花似錦的巴洛克音樂花園II

繁花似錦的巴洛克音樂花園II
一場橫跨百年巴洛克的歷史性音樂會

演出資訊

這次音樂會將是另一種協奏曲的呈現,有小的獨奏群與樂團,以及樂團聲部的協奏與競奏為主的曲目。這兩種形式的協奏曲,於巴洛克時期開始發展,隨著時代音樂美學觀的改變,古典時期之後,較為少見,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新古典主義,才再次被作曲家重視。

柯賴里是巴洛克中期發展器樂室內樂形式的重要作曲家,樂器組合的寫作在其手裡達到臻善的境界,為巴洛克中期器樂音樂的代表人物。韋瓦第為巴洛克晚期(為巴洛克時期的巔峰)發展器樂協奏曲的重要人物,一生寫過上百首,各種組合與形式的協奏曲,實驗、發展各種可能性,也是將發展自威尼斯樂派的協奏曲形式,達到純熟、完美的人物,並將義大利的音樂美學發展至極致。

巴洛克時期音樂發展的重鎮,自威尼斯、佛羅倫斯等義北城市的音樂大家,發展出高度純熟的器樂音樂與歌劇,成為德國音樂家朝聖之地,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韓德爾與泰雷曼。泰雷曼受到義大利器樂協奏曲的影響,寫出多種組合的協奏曲,但在風格上卻保留出自德國聖詠般純樸、自然的旋律風格,不似義大利風格的花俏與亮麗,在巴洛克音樂中獨樹一格,而其寫作的中提琴協奏曲亦為中提琴的經典曲目。韓德爾雖與泰雷曼同為德國作曲家,但他深受義大利協奏曲與歌劇風格的影響,句法融合德、義、英,其音樂打破地域的觀念,融合為一家,為獨特的韓德爾風格,與巴赫同被視為巴洛克的黃金時期。

這場音樂會的安排為橫跨百年巴洛克音樂的發展歷程,縱看巴洛克音樂的發展史,是一場觀看、了解與深刻體會巴洛克音樂精華的歷史性音樂會

演出時地:

2010年5月21日 (五) 19:3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購票詳情請洽台灣絃樂團(02)2369-4802 www.atstrings.com.tw
或上兩廳院售票系統www.artsticket.com.tw贈票活動請至www.whatsyoung.org.tw
 

--
Archer自白:
我承認這是為了參加他的贈票活動而貼的廣告文,不過如果我幸運的被抽中而送我音樂會票的話,我還是很樂意飛奔到台北去聆聽的阿!尤其是我只聽過常見的韓德爾、韋瓦第甚至是巴赫的作品,「柯賴里」就沒聽過了,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去一飽耳福阿......嘿嘿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旅人終須是過客

2007.11.4 攝於東華大學


有人說 愛情是一場華麗的旅行

旅行之所以美好 在於行前的期待

還有旅程中 空間的背離 和新鮮的魔力

無可預期的那種



妳只是不小心定居了 放棄了旅人的身份

我雖也熱愛旅行 但我更戀家

於是 我們輕輕的擦肩而過吧

離情依依的那種



妳在妳的城市 我在我的

我們選擇在不同的城市努力

偶而抬起頭 看看同一片天空的蒼茫

烏雲密佈的那種



妳還要再想嗎 妳要不要回家

得來不易的 終究揮之不去

沿途的風景 也化為一幕幕的思念

如燕盤旋的那種



是旅人 就註定要離別

But, it's hard to say goodbye...

有一種痛 比情傷更令人扼腕心碎

錐心刺骨的那種




叫做錯過



你找到屬於你的 旅行的意義了嗎?




PS:歡迎對號入座,我知道你若看了會難過,但請原諒我的殘忍......

寫在參加309反核遊行之前

圖片出自:日本藝術家 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 的經典反核作品 一開始,先來聽首好聽的【 棉花糖 katncandix2 - 深黑的河 】 吧! 我一直以來都犯個毛病,就是有時會過於理性,相信「證據會說話」,換句話說就是愛當「認真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