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始創者 |
大約兩個月前,我在公司的圖書館借了幾本「榮格心理學」的書籍,斷斷續續的胡亂看了一陣,真的對「榮格」這位大師蠻佩服的,比起佛洛伊德,他所創立的分析心理學派更深得我心。榮格終其一生都誠實的面對他人和自己,他的學說更是廣納百川、包容各派領域後歸納反芻之後的成果。趕快在還書前趁著還有感覺的時候,用最白話淺顯的方式,筆記一下我閱後整理的簡短心得,以免將來自己忘記,順便也在此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們。
1. 關於「人的內心都有兩種性格」:這是我們必須坦承面對的事實。主要人格是意識的,是可以理解的,是容易察覺的;隱藏人格是潛意識的,是難以理解的,是不易察覺的。例如內向的人也會有外向的情緒,反之亦然。又例如一向認為自己是很討厭看書的人,但是偶爾一不小心看到一本有趣的書又會覺得很精采。有時內心會對這種對立的類似想法而感到困惑、不真實、甚至覺得這樣的自己很虛偽。但其實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自己」是同時存在的,都是最真實的自己。人的內心世界都有兩種性格,這兩種對立的人格是沒有衝突的,是互補的,有時無法在自身找到滿足,便希望周遭的人可以滿足這種性格,這種潛意識的「情結」或「陰影」加諸在對方身上的現象就叫做「投射」。
2. 關於「原型」:「原型」就是榮格心裡學最核心的的價值,榮格心理學可說就是「原型心理學」。原型代表的是古往今來所有人類共通的特質。例如看到貓狗會覺得「可愛」,看見媽媽就會想要親近擁抱、就會聯想到「偉大」。
3. 關於「自我」與「本我」:「自我」是個人的意識中心,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本我」是意識與潛意識融合後的完整內心世界,是「原型」的最高核心。自我與本我兩者間必須達到平衡,否則就容易產生「心理疾病」。例如當自我被本我吞沒時,就會生「自大」,忽視旁人的感受,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或不斷重複著一樣的錯誤。當「自我」與「本我」不平衡時,要謙虛的凝視自己,而不是一廂情願的不斷為自己的行為找合理化的藉口。
4. 關於「個體化」:即自我和本我互相認同,並且融合為一的狀態。當我們能察覺自己意識和潛意識的存在,充分掌握自己的內心狀態,就會產生「幸福感」。榮格心理學上所謂的幸福,就是超越「物質滿足感+情感滿足感」的總和所達到的滿足感,是一種極致的喜悅。例如一對情投意合的恩愛夫妻,相處時沒有「陰影」、人格特質和意識與潛意識都能彼此互補,生活若也能衣食無虞,當物質和情感都獲得莫大的滿足時,就會達到「幸福」的境界。
5. 關於「箱庭療法」:榮格在做心理治療時的步驟是「對話 → 造景 → 夢境分析」,其中「造景」即是採用「畫圖」或「箱庭療法」來表達自己無法以言語文字表達出來的內心世界。箱庭療法是在裝滿細沙的箱子上,要求病患利用沙盤和各種玩具模型製作一個場景,藉以瞭解病患的內心世界。榮格認為心理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病患的心病情況都不一樣,絕不能妄下定論。
6. 關於「意識」與「潛意識」:「意識」是平常表現在外的知覺,自覺所能掌控的部分。「潛意識」是堆積著意識所遺忘或沒有特別相關的記憶或知覺。全人類共通潛藏的心理知覺或記憶,即是「集體潛意識」,例如相信上帝神明的存在或宗教信仰、又例如看見幽浮或鬼怪......等等。
7. 關於「外向」與「內向」:外向性格是指遭遇任何場面,都能很有自信的立即反應。外向的人比較注重外在世界,不管遇到何種環境狀況,皆能積極地參與。內向性格在遇到任何場面時都會先採取抗拒的態度,對內心世界比較在意,不想刻意地迎合外在世界。每個人都同時存在著「外向」和「內向」兩種性格,當一種性格彰顯時,另一種性格就內縮,如果意識的性格太過強勢時,內在的潛意識就會發揮相反動力來抵制。例如有些人成天愛自吹自擂、愛耍嘴皮,看似活潑外向,其實只是為了吸引周遭人的注意,其內心世界是極其內向、害怕孤獨、害怕受到傷害的。又例如平常內向的人一旦遇到了自認為是對的人,也可能會忽然有自信地侃侃而談起來,這些都是潛意識反動力的作用。
8. 關於某某「情結」:情結是存在於潛意識裡的一種拘泥表現,和對事物的「好惡」不同,情結是不知不覺的,無法由意識判斷的。有時會影響理性正常的言行,往往是某種情結在作祟。例如小時候曾被狗咬過,長大後雖然已忘了此事,但一看見狗就是會不由自主的厭惡或害怕。又例如曾被最信任的人所深深欺騙、受到嚴重創傷,今後遇到明明是毫無機心而主動對自己好的人,卻潛意識的覺得對方又是要來騙我的......等等。
9. 關於「阿尼瑪」與「阿尼瑪斯」:「阿尼瑪」代表的是男性的潛意識所潛藏的女性內心世界;「阿尼瑪斯」即是代表女性的潛意識所潛藏的男性內心世界。人們在幻想理想的異性時,往往就是受「阿尼瑪」或「阿尼瑪斯」原型所影響。例如童話故事中的青蛙王子,其實即是少女將心中「阿尼瑪斯」的王子形象投射在醜陋的青蛙身上。又例如女性會愛上始亂終棄不負責任的花心男子,其實正是潛意識中的「阿尼瑪斯」在作祟,女人渴望被疼愛的情感,將完美情人的「阿尼瑪斯」原型不知不覺地投射到眼前身旁的男人,而始終無法自拔。(關於「阿尼瑪斯」的論述可以參考《為何女律師會愛上殺人犯》這本書,有更淺顯易懂又生動的故事與描述...)
10. 關於「人格面具」:人都有完成自己任務、並期待他人完成任務的想法,例如「當爸爸要有當爸爸的樣子」、「當老師要有老師的威嚴」,這種想法形成了一個個「人格面具」。擁有適度的人格面具是好的,人格面具也是自己和他人都十足認同的假面具,這是身為各種身份的立場與責任,卻可能不是最真實的自己。例如一個讓世人激賞的喜劇演員,舞台下往往都是寂寞孤獨的。榮格又有提到,「制服」就是一種讓人格面具更加被意識所接受的一種工具。例如看到白袍就聯想到醫生的專業,看到警察的制服就情不自禁的不敢違規......等等。
11. 關於「陰影」:陰影指的是人的潛意識裡,存在的一種令自己厭惡而不願意承認的陰暗面,可能是自己內心世界的邪惡面,也可能是自己也厭惡、自己也無法原諒自己卻又改不了的一種討厭個性。例如夢境裡的壞蛋角色、惡魔與魔鬼的存在,都是全人類共通擁有的「陰影原型」。榮格認為對於陰影我們不能去否定他,而是要肯定的承認他的存在,進而用意識來操控陰影。如果失控的話,很可能造成內心世界的崩潰。常犯錯的人會慣性的否定內心陰影的存在,而善良的人會警覺到內心陰影的殘酷性,進而產生「如果我放任陰影的出現,一定會讓周遭親友非常難過,我不能這麼做」的想法,瞭解並以意識來控制陰影,而變的更善良,進而得到更加喜悅的人生。
12. 「佛洛伊德」與「榮格」於「潛意識」上的認知差異:佛洛伊德認為潛意識是「被意識壓抑強迫下的慾望集合」,潛意識是需要被壓抑的,當潛意識大過於意識時,就會產生「心病」,心理就會產生偏差,進而影響行為。佛洛伊德認為潛意識是為了抒發被意識所壓抑住的情緒慾望,這裡他指出最明顯的慾望即是「性慾」。所以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會說很多夢中的物品都是象徵對生殖器崇拜的表徵,甚至提出「性學三論」、「戀母情結」(也稱作伊底帕斯情结)或「戀父情結」(也稱作厄勒克特拉情結)的學說等等。榮格則認為潛意識是存在於心理的一個對比性格,是自己正常的另一種潛在人格。潛意識是補償性質的、是告誡性質的,是補足意識裡所犯的錯誤和不完整的部分的,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正視他、接受他,而不是壓抑他。
其實榮格心理學裡頭提到的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看不懂或沒感覺的就跳過了,這邊記下的只是我所領悟的地方,根本是鳳毛麟角,還沒觸及榮格學派的核心理論呢!然而上述的每一點都是足以寫一篇上萬字的論文來討論的,所以我這三言兩語的解釋一定是只能說個大概,如果真的對某個名詞有興趣還請多多去讀書查證,以免被我誤導。 XD
而關於最後一點(第12點)兩大學派比較的論述,其實是我最不確定的一點,為此還特別請教了我念政大心理系的好友,但是得到的答案卻是「你確定要問我嗎?我大學都是硬背剛好及格的,完全不懂,要不要幫你問我其他同學?」由此可知,本科系的不一定是專業的,就像問我程式技術上要怎麼實做而我剛好是資工系中的程式白癡一樣。所以如果剛好有研究過相關領域的朋友們看到這篇文章的話,對於我上述筆記的內容若有錯誤或需要補充之處,還請不吝賜教阿!謝謝!
我今天也在圖書館拜讀了這位瑞士心理學家Jungian的大名
回覆刪除說實在的,我覺得你寫得很不錯,
尤其是第一點與第七點
呵呵,也謝謝你的造訪^^
回覆刪除榮格的書我也看了一些 有時候覺得他寫的好玄 但是對人性的好奇及詢問 他所深入的境界 簡直就是碧落黃泉都走一遭了 我覺得他和佛洛依德有個極大的不同點 那就是他對人性的包容及了解 他是比較偏向東方的哲思 在兩極對立間尋找出一種平衡 一種不會顧此薄彼的出路 而佛洛伊德指出我們內心的黑洞 但確沒有給我們點燈 他仿彿代表西方文明的困境 無法從兩極對立中走出來 以為這世界不是黑就是白 其實我是沒有資格談論佛洛依德的 因為他的書我一本也沒看過 只是他的名號實在太響了
回覆刪除謝謝你的見解,大師就是大師,佛洛依德和尼采的書就算看過,絕大部分也是一知半解,又或許是哲學本來就夠形而上了,再經翻譯後的語言更難窺其本意,我也只是理解小部分,試圖更了解自己本我一點,然後看看日常生活和價值觀上有沒有可以精進的地方,如此而已...呵呵
回覆刪除說到翻譯的語言, 一直很難去了解個體化究竟指的是甚麼, 而且要該怎麼說才能讓門外漢聽的懂, 這其實很可惜, 我個人覺得個體化,應該是從英文的 individuazione 來的, 含有分辨,選取的意謂. 而在個體化的過程中,的確需要去分辨, 去選取, 這讓我想到佛教所說的認證, 也許會更接近英文的本意. individualizazione 才是個體化的英文字. 榮格和東方的淵源不淺, 但是還是要避免把他框進東方的思想架構.但是不管東方或西方, 我們都是人, 永遠都無法避免以我們自己熟悉的語言去詮釋一個不同的思潮.
回覆刪除